輕文藝,童趣,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,BIR自然棉麻品牌兒童服飾


今年的三月中下旬,倫敦剛剛舉辦過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兒童時裝週(Global Kids Fashion Week )。一連兩天的發表,將眾多時尚品牌的童裝串聯在一起,包括為人熟悉的國際知名品牌的童裝系列Little Marc Jacobs、Junior Gaultier、Paul Smith Junior及Chloe、Kenzo、Tommy Hilfiger、Marni等以及DIESEL的新銳童装品牌Rachel Riley、Anne Kuris,全都一起登台走秀。

欣賞這些童裝秀,比起觀賞女裝或男裝秀,更歡樂有趣!

之前曾寫過一陣子的童裝時尚專欄,借過不少品牌童裝拍攝,也觀賞過不少童裝秀。這些舞台上的小小模特兒,很多都是名人明星的小孩來客串,各個長得可愛帥氣,但也常常不按牌理出牌。有時走到一半,會忽然在舞台上停住不動,擋住後面接續而來的模特兒;也有人是越走越快,不跟節拍行進;還有走一半看到在台下的媽媽,就大聲叫喊!

小小明星模特兒一出場,爸媽們立刻變成超級粉絲,在台下忙著吹口哨和大聲加油!台上台下都熱鬧的像是幼稚園的期末發表會。這些不經意的小插曲,在來賓眼裡,卻是最真實可愛的,也是童裝秀吸引人的另一種特色。如果這些小麻豆失去可愛、俏皮的一面,而變成冷酷正經的名模走秀,那多可惜啊!

不過,童裝的設計師畢竟是大人,會掏錢買的也是大人,用成人眼光看兒童,一不小心小孩就變成小大人。

即便這次策劃倫敦童裝時裝週的主辦人Alex Theophanous說道:「兒童時尚是充滿玩心、樂趣和創造力的」。但實際上,卻還是看到不少男裝或女裝品牌的縮影,並非全然以兒童為出發的設計。可見,小孩身上穿的服裝造型,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期望,並非孩子本身自己對服裝的需求。

將兒童裝成「大人」的模樣,並非現代人的特性。其實早在中世紀時,歐洲王公貴族們對孩童身上的裝扮,就有很嚴格的約束。當時的兒童在七歲之後是沒有童年的,他們很早就被要求穿上縮小尺寸的成人款,打扮像個小紳士或小淑女。

我們可以從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物肖像畫中看出端倪,畫中的孩童,穿著甚不方便並模仿成人的時裝,包括大大領褶、蓬蓬裙撐、拖曳的袖子、拉長的裙子及高跟鞋,完全不管這些衣服是否會阻礙他們發育或限制肢體自由。

直到18世紀後半,法國思想家盧梭及其門徒提出新理念,認為童年是一種自然的狀態;孩子身而為人,其價值在於他或她自己,而非一個不完整的小大人。因此,盧梭主張,不但要改變兒童教育,更需要改變兒童服飾,讓他們可以自由輕鬆的手舞足蹈。

因此,當人們對童年的看法改變之後,真正的兒童時尚才開始興起。

回顧整個兒童時尚歷史脈絡,男孩比女孩更早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穿衣風格,也就是與成年人有別的穿衣方式,但女孩卻難以跳脫「當個小淑女」的窠臼。

如果兒童時尚史是從18世紀末開啟,那麼這兩百多年來的演變過程,應該還給兒童更自然、快樂與童真的舒適裝扮,而不是回頭模仿大人,變成一副匠氣十足的小大人吧!

■想跟著Anly一起遨遊時尚世界嗎?請看:Anly時尚圈